吉林“秸稈革命”讓黑土地秋收再獲新收益
時間 : 2022-01-06瀏覽量 : 74
吉林省永吉縣一拉溪鎮村民孫田發今年將減少若干個勞動環節,玉米秸稈處理交由“買方”負責。
孫田發將3公頃的玉米秸稈全部賣給了鎮上的東晟家庭農場。“他們(農場)負責運輸,我把秸稈‘打包’放在地里就行。”孫田發說,往年毫無經濟價值的秸稈能賣出去,讓他非常意外。

吉林省的秋收接近結束,作為中國糧食主產區,當地每年秸稈產量高達4000多萬噸。秸稈焚燒等處理方式帶來一系列環境問題,受到廣泛關注。
今年吉林省推動秸稈原料化、燃料化、肥料化、飼料化和基料化模式綜合利用。“秸稈革命”正在深刻改變今年的秋收工作。

村民和東晟家庭農場的交易是上述變化的注腳。“我家主要做秸稈回收業務。”48歲的農場經理孔范有介紹,該農場涉足粉碎、焚燒、飼料,直至高端生物飼料等業務。
孔范最近輾轉于各村,他在運輸秸稈時,還會教授村民如何晾曬,讓雙方的合作更有效率。這個秋天,該農場和附近四個村落簽訂了訂單,1700公頃秸稈意味著處理能力的躍升。“之前(農場)只能處理幾千噸,今年大概處理2萬噸左右。”
吉林市官方數據顯示,當地秸稈產量約為600多萬噸,今年預計實現秸稈綜合利用235.66萬噸。“一頭肉牛每年消耗干秸稈2.88噸,按照(吉林市)存欄54萬頭計算,可消耗秸稈約156萬噸。”吉林市農業農村局綜合處副處長王菁龍說,目前來看,秸稈在當地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。
標簽: